全国统一大市场,给农业带来重大机会!
2022年4月10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
《意见》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意见》部署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意见》的出台,为农业领域带来了重大利好和机会!
众所周知,消费升级趋势的崛起,让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安全、优质、营养等因素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市场上各类农产品让消费者无从判断,一般都会去选择具有品牌化的农产品,因为品牌往往是自带的高品质标签,农产品的价格也会得到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帮助农民增收。
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以后的市场要高效平等畅通的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分到蛋糕,换句话说,只要你的东西足够好,你这个企业就可以立足于咱们国内的任何一个城市,没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审批的环节,这就需要农产品最终要品牌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使农产品质量标准全国统一,并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将会给各地区的农产品品牌升级带来新的挑战与机会。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把各种市场制度规则统一化、监管统一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建一个高效现代的全国物流体系,最终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通过加强物流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打破地域之间的壁垒和屏障,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统一标准,让任何地方的产品都可以适应全国的市场。
譬如,农业生产所需基本物资进行统一采购、调配、使用有利于提高相关物资的利用率,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所需成本,也降低了相关物资对于环境的污染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也对《意见》进一步分析,有专家认为:统一大市场的建成,将使得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低价等问题全面消除,农民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具体存在着“四大利好”。
每个地方都因环境、地貌、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农业生产也有着不一样的变化,只是过去讲究“小循环”,使得地方特色产业难以开展。
如果一个地方适合种植茶树,但农民担心茶叶卖不出去,因而选择种植玉米。如在“镰刀弯”地区,当地更适合种植饲草、大豆、青贮玉米、杂粮、春小麦、林果等,但农民普遍种植玉米,就是怕种植其他农产品很难卖出去。
然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造将彻底打破农产品销售问题。各地将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而不必担心卖不掉。
如山东是蔬菜生产基地,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陕西、山西、两广林果业发达,可扩大林果业规模,专注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而东北、江苏、河南等地是粮食种植大省,可加大粮食生产。
如此一来,农产品就可以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不断调动,全国农业资源将整合在一起,由国家统一调控、调运,区域特色农业将建立起来。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内卷”严重,农产品竞争力加大,一旦一种果蔬集中上市,那产地价将大幅度走跌,中间商也会趁机压价。
比如说去年土豆、洋葱、生姜产地价长期在5毛左右,但市场上却卖出了3元以上,生姜更是在5元以上。农民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损惨重,中间商却赚了大钱,消费者购买压力加大。
而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到来,国家将统筹农产品流通,农民不需要担心果蔬卖不上价格。到时候,农业产业链将建成,农产品将直接从产地卖到销售端甚至消费者手中。
同时,很多果蔬在小城市价格便宜,可到了大城市价格翻倍走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后,市场规则统一,要素和资源统一,到时候大城市的果蔬价格也会和小城市一样。
农产品最忌讳“积压”问题,一旦没有在短时间内卖到市场,那价格就会一落千丈,甚至拦在自己手里。其实造成这种原因,也是因流通速度慢导致,产品很难快速卖到市场中。
不过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成,再加上信息化管理技术,供应链将完善,到时候生产的农产品将快速运送到指定区域,不再像过去扎堆运输到一个区域,使得农产品卖不上价格。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建设用地将迎来统一规划和管理,到时候建设用地的统一转让、出租、抵押等将放开。
过去,因建设用地“同地不同价”,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转让或出租,以至于闲置地难以盘活,乡村经济很难进一步提升。
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后,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农业生产土地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解决各种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形成垄断优势。